借反腐反“四風”之勢 推進建筑企業廉政文化建設
當前,全黨全國持續深入開展的反腐反“四風”工作,是有力推進廉政文化建設十分寶貴、異常難得的一次重大機遇。如果說打下一批老虎、蒼蠅是其最直接成果,形成一批制度機制是其最重要、最關鍵的成果,那么形成一種廣受認可、更加崇廉尚潔的新文化便是這場斗爭的最根本、最珍貴的“文明成果”。作為建筑企業來說,反腐反“四風”既是一場刮骨療毒、壯士斷腕的政治之仗,也是一場擴大名牌影響、提升核心競爭力的文化之仗。
一、借打虎滅蠅之勢,讓虛置的廉政理念落地生根、內化于心
廉政文化建設離不開思想爭鳴、思維更新和觀念解放。這輪反腐反“四風”,背后折射和反映出很多新理念,是廉政文化建設的重要思想資源。但長期以來因為懲治腐敗的成果與群眾期望存在較大落差,廉政文化思想理念的傳播出現了教育流于形式、理論無法落地、文化難以生根的尷尬局面,一些廉政理念如“零容忍”、“權力制約”、“陽光公開”等,雖然提出來了許多年,進入了黨的文獻文件和法規制度,但至今仍未得到很好地認同和信守。充分借用此次打虎滅蠅的強大聲勢,可以使廉政文化理念傳播普及獲得最佳的政治效應、最大的宣傳效應、最好的示范與震懾效應。
一是內容上要重點借勢抓好“四破四立”。即:破特權思想,進一步樹立和強化“公仆”理念;破彈性執紀思想,進一步樹立和強化“零容忍”理念;破人治思想,進一步樹立和強化“法治”理念;破暗箱操作思想,進一步樹立和強化開放透明的理念。通過破舊立新,把我們黨長期強調、三令五申、反復宣傳的,但卻不為廣大干部職工深信的權力觀、利益觀、民主觀、法治觀、公平觀等進一步傳遞出去,積極主動作為,可收事半功倍之效。同時,針對新形勢下少數干部職工艱苦奮斗意識淡化、享樂主義有所抬頭、工作精力不夠集中、信奉庸俗關系等問題,堅持以先進的企業文化支撐單位風氣建設,讓廣大干部職工真正做到忠誠敬業,修身立德。
二是方式上要重視挖掘案例的文化作用。案例教育絕不僅僅是警示震懾,除此之外它還應該有思想啟蒙、知識與觀念傳播和引發爭鳴等文化宣傳作用。要充分發揮此輪反腐中大案要案、典型案例媒體聚焦能力強、傳播速度快、受眾范圍廣、留下印象深刻等獨特優勢,積極把大家背后議論引向公開討論、把大眾閑聊引向專業解讀、把道聽途說引向權威分析,讓群眾在解恨解氣的同時,進一步解疑解惑,對權力如何管、民主如何推、利益藩籬如何破等群眾高度關注的問題,在更高層次形成思想共識、文化共鳴。組織觀看《廉政中國》等影片,發放《領導干部黨風廉政建設應知應會小冊子》《江西國有企業警示錄》等書籍,使廣大干部職工接受靈魂的洗禮,真正讓“崇廉警廉”的理念刻進骨髓、融入血脈。
三是效果上要堅持“三從”一起抓。對文化的信仰與遵從有三個層面,即:1、信從——信之而行之,對文化理念高度理解認同,且能知行合一。2、跟從——別人信之而從之,雖不完全理解,但遵循“從眾效應”,有意或無意識地跟隨大眾文化理念前行。3、屈從——迫于壓力而屈服從之,道理和情感上雖不認同甚至反對,但迫于環境壓力,行為上可以做到不出軌。建筑企業要讓廉政理念真正落地生根,要堅持“三從”并舉,首先要抓好凈化減阻,對少數負隅頑抗、拒不合作者加大懲戒力度,保持高壓態勢,強化“屈從”氛圍;同時抓好輿論宣傳,加強教育引導,搞好溝通交流,使越來越多的人在情感和道理上認同,擴大“跟從”群體;抓好精英鑄魂,培育一批有信仰、有靈魂、有底線、有傳播力的理論精英或宣傳精英,發揮文化“種子”和“星星之火”的作用,帶動大家最終走向“信從”。
二、借較真碰硬之勢,讓空轉的廉政制度發揮作用、正點運行
廉政文化建設,最關鍵的一環是抓好制度文化建設。但多年來,一些廉政制度空轉、形同虛設,對權力無法形成有效制約監督,使制度的文化引導力、塑造力大打折扣。此輪反腐反“四風”,強化“法治”“規制”是其特別值得關注的一個特點,它從始至終都強調開展工作、履行職能、處理問題要回歸黨章、回歸憲法、回歸法律軌道。這種前所未有的較真態度,為進一步塑造法治行為、培育法治文化,提供了有利契機:一是紀檢部門快懲處、快通報、快移交,讓案子盡早進入司法程序、公開審理,給全國人民上了一堂最直觀、最生動的法治理念普及課。二是真正抓早抓小,提升了制度紀律的底線,有效遏止了制度底線頻頻失守、下移的不利局面。一些習以為常、見怪不怪的違紀違規行為,被真正納入監管懲治范疇,給高壓線切實通上了電,強化了法規的權威。三是清理震懾了一大批敢于蔑視法規制度的“冥頑”分子,打掉了不少阻礙法治的“當權派”,減輕了推動法治的阻力。這些,為建筑企業建設新的廉潔制度文化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條件,我們應充分利用從上到下抓緊“編織制度籠子”這一大好形勢,針對此前制度執行中出現的不良文化效應,提升制度的文化含量、強化制度的正效應。
一是要針對“短板效應”,在建章立制上善做善成。對權力的制約能力究竟有多大,由最短的那塊“制度木板”決定。在完善相關制度的時候,對招投標、產權交易、財務管理、物資采購、工程分包、勞務錄用等關鍵環節的制度要進行全面梳理完善,建立和完善責任追究和懲處制進行重點修訂完善;在制度執行中,也要緊盯這些“短板”不放,加強監督檢查、多較幾回真、多碰幾次硬,使這些文化理念通過固化于制向內化于心、再到外化于行轉化,從而形成真正的廉政文化。當前,尤其要注重規范領導干部和職工的廉潔從政行為,企業領導人員在“三重一大”事項決策中必須嚴格執行集體決策制度,最大限度防止決策失誤和以權謀私,不斷提高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水平。江西建工集團提出的“三大紀律、八項注意”,規范了領導干部用權決策行為,用“鐵規矩”管住了“潛規則”,減少了權力“變戲法”,有力推動了企業廉政文化建設。
二是要針對“破窗效應”,在制度執行上不折不扣。過去,雖然也一直強調“法治”、“規制”,但現實中不重視“法治”、“規制”的現象仍然存在,以所謂“合理”做法來對抗“合法”、“合規”的做法,從而產生“破窗效應”,降低了群眾對法規制度的信任感。企業黨委以及紀檢監察部門要把法規制度和紀律要求挺在前面,盡量減少對“合情合理性”的關注,切實將工作重心進一步向“合法合規性”上轉移,不斷提高制度的剛性。不管遇到多大困難和阻力,執行制度都要嚴格落實不隨意變通,全面落實不任意取舍,全員落實不留死角,長期落實不搞有始無終,不留情面、不留“暗門”、不搞“選擇性失明”,依法用權、秉公用權、廉潔用權,自覺壓縮自由裁量的空間,減少自由發揮的選項,切實消除制度執行過程中的“彈性空間”和“死角地帶”。
三是要針對“梗阻效應”,在監督制約上加快步伐。當前,建筑企業監督與制約機制仍存在一些弊端和不足,上級監督太遠、同級監督太軟、下級監督不敢、輿論監督太難、群眾監督太虛,這是“執行梗阻”的一個重要原因。要建立督察懲處機制,重點強化黨委主體責任,將單項制度與政策理論、現行規章有機銜接起來,建立健全立體式、全方位的權力制約體系。嚴格落實加強民主監督,發揮紀檢、法務、工程、審計、財務、工會等監督優勢,形成“六位一體”的監督合力,使權力始終處于受控狀態,讓權力在“陽光”下操作,在程序中運行。要堅決維護法規制度的嚴肅性權威性,加大對制度規定落實情況的檢查監督力度,加大對違規違紀行為的懲處糾治力度,對違規違紀的人和事,無論涉及到誰,都要一查到底,絕不姑息,把板子打在具體人身上,在企業中努力營造一個員工“不想違規違紀辦事,不能違規違紀辦事,不敢違規違紀辦事,不必違規違紀辦事”的良好生產、經營工作環境。
三、借糾風正紀之勢,讓扭曲的廉政文化正本清源、回歸正軌
當前,建筑企業在廉政文化建設過程中,存在三種不良傾向:一是力量用偏,應付上級搞形式主義,在廣大干部職工靈魂深處打下烙印不夠;一些企業開展教育活動沒有明確的對象,教育重點不夠突出,不結合本單位的中心工作,不了解干部和職工隊伍的實際需要。二是目標失準,領導干部片面強調抓生產、抓安全、抓安全,認為廉政文化建設是“軟指標”“做虛功”,重業務輕教育,忽視了廉潔自律對企業發展的重要保證作用;多數職工認為“廉政文化”是領導干部的事,和普通群眾沒有多大關系,參與熱情不高。三是方式呆板,一些企業廉政文化的內容重復交叉太多,缺乏應有的個性,表現形式單一,缺少簡單易記、生動形象的素材,缺乏針對性,不能滿足不同層次職工群體的需求。徹底糾正這些不良傾向,就要讓廉政文化正本清源、回歸正軌。
一是要與形式化的廉政文化劃清界限。那種只是“做給人看”的文化,非但不能感染打動人、促進廉潔文化習慣的形成,反而使形式主義文化滋長蔓延。搞一些唱唱跳跳的文化活動必不可少,但如果摻雜個人私利,或者只下一些裝點門面、應付差事的虛功,結果只能適得其反。真正管用的廉政文化活動就應該像這次反腐反“四風”一樣,做到“高低結合、相得益彰”。要高格調、高追求、高情感、高智慧,充分借助廣大群眾的聰明才智,努力推出能夠直抵人心的精品、能夠引起人們深刻自省和共鳴的經典。低成本、低門檻、接地氣,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小活動傳播正能量,用樸素的“大白話”闡釋深刻的道理,組織廉政書畫攝影作品展,發動職工制作廉政漫畫,讀廉政論述,寫廉政格言,結合發展黨員、法紀教育等時機組織重溫入黨誓詞,參觀廉政警示基地,讓純潔、健康、向上的思想道德情操始終占據心靈“至高點”。
二是要與毫無靶向的廉政文化劃清界限。當前的廉政文化建設,不是在一片文化的荒原上蓋新樓;而是在一片亂搭亂建的文化“棚戶區”上搞改造,只有認真清理腐敗文化的“違規搭建”和各種“爛尾工程”,才能建設一座嶄新干凈的廉政文化“新區”,只有拔除腐敗文化的“雜草”才能種植廉政文化的“新苗”。如果對本單位廉政文化的痼疾病根避而不談、視而不見,不敢深入研究、有所觸及,再漂亮再精美的目標口號都必然為淪為笑談。所以對建筑企業而言,廉政文化建設必須像此次反腐反“四風”一樣,劍有所指、針鋒相對,不僅針對大氣候而且針對企業小氣候,不僅要討論媒體報刊上的腐敗也要研討本單位本部門的痼疾,從而為廉政文化建設引來活水、沖污除穢。
三是要與病態的仇官文化劃清界限。廉政文化需要包容群眾樸素的情感和一些不夠成熟的理解,但絕非一味縱容情緒化的宣泄和非理性的仇恨。廉政文化是重點治官的文化,但絕非是與老百姓和普通群眾無關的文化,更不是滋長仇官、仇富的文化。我們有的人恨腐敗,其實恨的是“我沒有機會”。很多人對各種“潛規則”嫉惡如仇,但真正涉及自身利益的時候,選擇的天平就自然向利己方向傾斜,有的甚至連一絲內心掙扎、一點心理斗爭也沒有。所以,搞廉政文化建設,一方面要以領導干部為主要對象,但另一方面也不能忽視引導群眾自警自省,深挖種種腐敗現象背后的文化之根、與潛藏在我們自己體內的腐朽文化基因、與我們自身的“丑陋”坦誠相見,切實以高度文明、高度理性、高度法治、高度民主的文化為“干部清正、政府清廉、政治清明”保駕護航、加油助力。
總之,在新形勢下要緊密圍繞企業改革發展和生產經營實際,抓借反腐反“四風”之勢,加強建筑企業廉政文化建設,逐步確立領導干部和職工廉潔從業的價值取向,形成良好的廉潔文化氛圍,促進建筑企業健康和諧發展,不斷提升核心競爭實力。

相關資訊